自闭症孩子正常入园,飞跃式进步的一年

来源:合肥康华康复医院   时间:2022-05-08

怪咖,回家

‘他不停地哭,问他什么都像是听不见,只是哭’

‘不会用勺子吃饭,不会用吸管喝水,你教他,他根本不理你’

‘只要出了教室就会跑个不停,摇摇晃晃的像个醉汉’

‘比起老师和小朋友,他更喜欢厨房放着的那些锅碗瓢盆’

幼儿园的老师你一言我一语地描述着壮壮在园内的一举一动。

“带回去吧!”

最后,校长用四个字对壮壮做出了最终“宣判”

“怪咖!”

当我拉着壮壮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耳边传来了老师们对壮壮的终极评定:怪咖!

"

壮壮的妈妈,一个中气很足的女人,此时正在向其他自闭症宝宝的家长们讲述自己儿子的亲身经历。

她眉头舒展,嘴角上扬,声音中居然听不出一丝的悲伤。

一年前,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讲故事的人也是面前的这个女人。

那时候,她的声音很低,上下句之间总是缺少条理。我不知道她那时候的表情,因为她根本没有抬过头。

壮壮是她的儿子,一年前被幼儿园驱逐回家不久后,确诊为自闭症。

从此,她要么失眠,要么半夜惊醒尖叫,以至于丈夫调侃地说:“回头儿子好了,你疯了。”

一朝诊断下,决然做星妈

自从壮壮被确诊为自闭症后,壮壮妈妈就踏上了“自救”之路。

她的身影开始在各大康复机构出现;她的卡包内,满满的都是“名师”的名片。

她像个雷达一样,恨不能对全世界关于自闭症的消息进行接收。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一个自闭症家长交流群中知道了“”的名字,而恰好那时候杜老师准备办一个免费的讲座,秉承着“不信广告,信疗效”的原则,壮壮妈妈出现在了讲座的会场。

丰富的理论知识,成功的实践经验,一场讲座听下来,壮壮妈妈便决定,将壮壮送到杜老师开办的干预机构“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

哭着开始,笑着结束

如果问,壮壮到星希望的第一天与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同的话,唯一的不同就是他哭得更大声。

通过与壮壮妈妈的沟通,我们找到了当时适合壮壮的强化物,确认壮壮动机,随后,老师将壮壮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

之后,老师通过发出指令,给壮壮辅助,逐渐减少辅助等一系列MUST行为引导技术的方法,让壮壮安静下来,并在壮壮安静后立刻给予强化。

第二天,壮壮哭泣的时间明显缩短;

第三天,壮壮哭泣的时间进一步缩短;

第四天,壮壮不再哭泣,并且会主动坐上训练的小椅子。

壮壮没有语言能力,所以我们将训练的重点放在他的语言表达上。

三个月后,壮壮第一次在妈妈接他回家的时候,喊出了“妈妈”两个字。从那之后,壮壮的语言能力突飞猛进,并且越来越喜欢做训练。

机构干预,家庭助力

在星希望的小朋友中,壮壮的进步速度是名列前茅的,这和壮壮妈妈的努力密不可分。在被告知家庭才是最好的干预场所后,壮壮妈妈就开始通过星希望网校学习MUST行为引导技术。

别的孩子的干预时间仅限于机构的学习时间,而壮壮的干预几乎在全天候进行着。

“杜老师告诉我,只要你坚持去做,你就会做得越来越好。孩子被你强化的同时,你也会被孩子强化。在这个强化的过程中,你们两个都会得到进步。”

壮妈妈在自己的朋友圈分享道。

顺利入园,变身“小话痨”

如今,4岁的壮壮在一家普通幼儿园上学,每当有小朋友生病,他都会告诉妈妈说:“妈妈,XX生病了,都没有来幼儿园。”

他还会主动问问题,比如“天为什么黑了?““为什么要有红绿灯啊?””妈妈你不上班可以吗?”

壮壮妈妈说壮壮像个“小话痨”,在壮壮妈妈的世界里,“话痨”俨然是一个褒义词。

尽管壮壮还有很多不足,他的语言能力还不能和同龄的孩子媲美,但与一年前的自己相比,他的进步已经很大了。

在送幼儿园前,壮壮的妈妈决定带壮壮去医院做一次复查,一年前被驱逐的阴影还没有散去。

“干预了一年,进步真不小,社会性很好,功能性的技能只要教就会提高得很快,你们继续现在的模式吧。”

医生的话让壮壮妈妈坚定了决心,而壮壮在幼儿园的表现让她彻底地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们希望壮壮越来越好,我们也相信,在壮壮妈妈的持续干预下,壮壮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