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7个月的豆豆坐在训练椅上
妈妈手中拿着很多图形,试图让豆豆从中找出自己指定的四种。
豆豆勉强可以在外界帮助下找到两种。
在过去的半小时内,豆豆:
闹了两次脾气;
两次故意冲着妈妈笑,注意力根本不在训练任务上;
两次直接走神,望向别的地方;
没错,豆豆就是在逃避。
妈妈的应对:
发出指令“回来”“脚放好”“手安静”等,试图通过斥责让豆豆回归训练,然而豆豆对此并不在意。
“你能不能认真一点!”
豆豆的训练最终以失败告终!
那么,造成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遏制时间选取错误
正确做法:
不要在豆豆逃避行为出现后进行遏制,要在行为发生前进行遏制。
观察和记录豆豆逃避行为出现的规律。
比如:3-4次训练后,豆豆开始逃避,那么,就可以考虑在第2次训练时对强化物进行调整。
目标设置过高
正确做法:
目标的设置应该以豆豆现有能力基础为标准,而不是以妈妈的期望目标为标准。
豆豆的实际情况是,在他人的帮助下勉强能够找对两个图形,而妈妈的期望值却是四个,这对于目前的豆豆而言,难度太大了。
指责语言过多
正确做法:
当豆豆在训练中出现手脚乱动的行为时,妈妈使用手辅助一下,让乱动的行为停下来就好,而不是用命令的口吻告诉豆豆“脚放好”“手安静”。
批评指责很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缺乏辅助
正确做法:
在豆豆不配合的时候,妈妈要辅助豆豆完成项目,即使是全程辅助也没有关系。只要保证豆豆一直在配合就可以。
随着配合程度的逐步提高,再慢慢撤销辅助,要给豆豆留下一个印象:只要配合就会得到奖励。
寄语:
孩子在训练时出现逃避行为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回归训练,从而导致训练一次次失败,浪费掉孩子太多宝贵的干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