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水疗是康复训练的好方式?作用

来源:合肥康华康复医院   时间:2022-05-08

原标题:为什么说水疗是康复训练的好方式?

什么是水疗?

水疗是利用不同温度、压力和溶质含量的水,以不同形式和方法(浸、冲、擦、淋、洗)作用于人体全身或局部进行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水疗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有温度刺激、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具体分为浸浴、淋浴、喷射浴、漩水浴、气泡浴、高温水浴、温水浴、平温水浴和冷水浴等。

水疗属于物理疗法的一类。水的比热和热容量均很大,携带热能较易。其传热的方式有传导和对流两种。水除传热作用外,并有机械作用,如浮力、压力和水流、水射流的冲击作用。水又可溶解各种物质、药物,这些溶质也可起治疗作用。水疗法可以单独应用或用于综合治疗。水疗简便易行,不像药物疗法那样副作用较多,也不像矿泉疗法受疗养地点、环境、条件的限制。

水疗法的康复原理具体是什么?

1、温度刺激

水疗所用水温多高于或低于人体温度,温热与寒冷刺激可使人体产生性质完全不同的反应,对寒冷刺激的反应迅速、激烈;而对温热刺激的反应则较为缓慢。水温与体温之间差距愈大,反应愈强、温度刺激范围愈广面积愈大则刺激愈强,作用的持续时间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与反应程度成正比,如寒冷刺激在短时间引起兴奋,长时间后可致麻痹,温度刺激重复应用则反应减弱,因此在水疗时应逐渐增加刺激强度,以维持足够的反应。

2、机械刺激

(1)静水压力刺激

洗盆浴时会出现胸部、腹部受压迫感,呼吸有某种程度上的困难,需用力呼吸来代偿,这就调节了气体的代谢。静水压力影响血液循环,压迫体表的血管和淋巴管,可促使体液回流增加,引起体内的体液再分配。

(2)水流的冲击刺激

淋浴、直喷浴、针状淋浴均产生很大的机械刺激。医院临床采用2~3个大气压的全向水流冲击人体,此时机械刺激作用占优势,而水温可能较低,但引起明显的血管扩张,并兴奋神经系统。

(3)浮力作用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人体在水中失去的重量约等于体重的9/10。对褥疮、烧伤、多发性神经炎患者采用浸浴,可免去身体的压力,同时借助水的浮力可进行水中运动。关节强直患者在水中活动较容易。肌肉痉挛和萎缩者可进行水中体操和按摩等治疗。

3、化学刺激

淡水浴所用水中包含微量矿物质。若往水中加入少量矿物盐类、药物和气体,这些化学性物质的刺激可加强水疗的作用并使得机体获得特殊的治疗作用。

水疗法的康复治疗主要作用是什么?

1、清洁伤口,促进愈合

可用于外部清洁,清洗烧伤患者伤口、周围的皮垢和脓性分泌物等,促进伤口的愈合。

2、促进循环,减轻疼痛

使用温热水(37℃~39℃)或冷热交替的水进行治疗,可促进全身或肢体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加快损伤组织的愈合速度。用热的或较冷(如冰水)的水减轻疼痛,通过热传导作用将温度刺激传递给身体,用于减轻关节炎、风湿病、神经炎和痛风病等的疼痛。这些治疗的作用,尤其是热浴,可通过加入盐类或化学物质(如硫酸镁等物质)给予加强,同时可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3、控制炎症,降低水肿

碎冰主要用于烧伤或受伤时的急救措施,控制炎症和水肿。严重感染时碎冰可用来减缓血液循环,并抑制病原菌的活动。此外,对于骨关节损伤早期(如24h内)的肢体肿胀,冰敷是物理治疗的常规方法之一。

4、减轻负重,改善步态

当人体进入水中之后,根据浸入水中的深度不同,浮力作用会减轻不同程度的体重负荷,如浸入到肚脐水平则可以减轻下肢负重50%,浸入到颈部下面则可以减去90%体重。在减重的状态下站立行走,关节压力下降,疼痛减少,对下肢力量的要求也减少,因此康复训练更易于进行。水中步行时间不宜过长,均应该循序渐进。

5、兴奋肌肉,提高运动表现

通过使用冰对人体短时间的刺激,可加强局部循环并提高肌肉的兴奋性,因而可以获得肌肉较高的运动表现(如耐力和爆发力)。这方面的作用常用于促进偏瘫患者瘫痪侧肢体的运动,有较好的效果。

6、抗阻运动,提高肌力耐力

由于人体在水中运动时会受到水的黏滞性影响,因而阻力较在空气中活动大很多。依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不同受力面的水中运动训练器械,设计不同的动作来有针对性地训练受损肌肉的力量。同时肌肉耐力也相对提高。

7、提高协调能力

水中协调性训练是在水中进行游泳,先在一固定位置进行,再放开让患者自己进行。重复训练,达到提高协调能力之效。

合肥康华康复医院是一所现代化大型康复专科医院,合肥市医保定点单位。医院开设有神经康复、儿童康复、骨与关节康复等特色康复亚专科;康复治疗区专门设有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传统康复治疗、水疗、高压氧治疗及功能评定等项目。假肢的定制、安装也是合肥康华康复医院的康复服务项目之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专业人员为其量身定制。

医院实行集团化管理,通过科学的功能评估、多学科团队合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并与国内外知名康复医院和康复专家建立紧密合作,开展学术交流、疑难病例会诊等,帮助患者实现身心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