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疗在康复中具体都有哪些作用!

来源:合肥康华康复医院   时间:2022-05-08

原标题:【康复学术】原来,水疗有这么多作用!

据报道,在国外为了减轻孕妇的分娩痛苦,医生会建议孕妇在水中分娩。分娩后新生儿直接泡在水里的,此时的新生儿不仅不害怕,还很享受自在。

新生儿天生对水就有一种放松、欢快、喜爱地情绪,并且水可以温柔的刺激宝宝的视觉、温度觉、嗅觉、触觉。于是越来越多的婴儿游泳馆出现在大街小巷中,同时水疗也被越来越多的康复治疗师所应用。儿童水疗康复不等同于婴幼儿的“游泳”。

水疗是治疗儿童脑瘫的新方法。据介绍,让宝宝在温水里“冲浪”,可以通过水的浮力及水波冲撞来降低肌张力,缓解全身痉挛状态,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

水疗所用的设备也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遍采用的是涡流气泡浴槽水疗设备。通过加压喷嘴高度及角度的调节,能使患儿得到最有效地按摩,已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脑瘫患儿在进行水疗时,水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采用34~36℃,以免引起肌肉的痉挛。器具中的水一般放置槽中的3/4,训练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一次。

水疗首要的是安全问题。脑性瘫痪患儿多伴有智力障碍,他们不具备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所以训练时一定要一对一的进行训练,并辅以救生圈或其他漂浮物品。防治患儿逆水危及生命危险。

脑瘫患儿在水中的运动方式:

一.适应性运动

让患儿体验在浴槽中的运动。治疗者多与患儿的肌肤进行接触,让患儿慢慢适应这一环境,使他全身心的放松,促进在水中的独立活动。对于重症痉挛型和不随意运动型的患儿,要注意预防因病态的运动模式而导致的应激反应。

二.垂直回旋

患儿身体在矢状面上回旋和从垂直面这两个方向朝向水平方向的体位转换。患儿仰卧在水面,再以此姿势学习向坐位、立位姿势,这种运动从头部启动。因此,在此之前患儿要首先掌握对头部控制的能力。

三.侧方回旋

以患儿身体的纵轴为中心的模式的回旋,如:从仰卧位经过侧卧位向俯卧位回旋。因为水中浮力对重力的抵抗,要考虑到身体和支持面的关系

四.平衡—静止

想要患儿在水中做一些有效的运动方式,必须要使患儿学会轻轻地横卧在水面上。否则患儿会因为体位的不适而扭动身体,造成对自身平衡的失控而使身体下沉。

五.水上的滑动

患儿学习向前游动时,轻轻支持患儿肩胛骨下侧,一边减弱支持力,一边推着仰卧在水上的患儿向前滑动,辅助他体验水中的滑动感。

患儿在掌握水上的运动方式后,对他的安全起到保障作用,使他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治疗师的治疗方案中。

1.头部的控制训练

在水中一切运动和姿势变换都是从头部开始的。游泳时头部必须稳定的控制在水中,不能前倾也不能后仰。

2.缓解肌肉痉挛的训练

一般重度脑瘫患儿俯卧位则肌肉松弛,下肢的蹬踢运动活跃;一般痉挛型患儿运动缓慢,身体活动必须要努力。在水中可以根据水温度的调节,使患儿学会如何控制全身肌肉和身体平衡,从而达到松弛舒畅的感觉。

3.增强平衡能力的训练

水中抱起球的运动,强调完成水中平衡和保持静止状态。患儿可以不断地用手去划动水,以此顺应水的运动,按压和搅动水也可以训练保持平衡的能力。同时让患儿体会到如何使自己自身适应平衡的游法。

水疗既是一种运动疗法,也是一种物理因子疗法。通过水的温度刺激、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来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循环,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平衡能力、纠正异常步态等。尤其运用到儿童康复领域中,更能增加儿童的兴趣,使儿童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对患儿的康复训练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合肥康华康复医院是一所现代化大型康复专科医院,合肥市医保定点单位。医院开设有神经康复、儿童康复、骨与关节康复等特色康复亚专科;康复治疗区专门设有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传统康复治疗、水疗、高压氧治疗及功能评定等项目。假肢的定制、安装也是合肥康华康复医院的康复服务项目之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专业人员为其量身定制。

医院实行集团化管理,通过科学的功能评估、多学科团队合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并与国内外知名康复医院和康复专家建立紧密合作,开展学术交流、疑难病例会诊等,帮助患者实现身心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