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又叫智力残疾、智能不足、智力落后、智力迟滞、精神发育不全。对于智力障碍的概念,一般是指由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以智力发育明显落后和适应生活能力缺陷为主要特征的发育性心理障碍。那么,智力障碍患者的表现会有哪些呢?
智力障碍患者最明显的表现有两个,一是智力落后,二是适应生活能力不足,但实际上,智力障碍往往意味着患者整个心理过程的障碍。
(一)感知觉方面
智力障碍患者的感知觉能力较常人为低,其程度与智力障碍的程度成正比。智力障碍严重者感知觉既迟钝,又经常倒错。他们不能分辨刺激物,食而不知其味;对于颜色,可能就像幼儿一样只能辨认红色;听觉不但不及正常儿童灵敏、迅速,而且听觉分化程度也很低;痛觉迟钝,往往受伤而感觉不到疼痛,即使是生病时也较少表现出不适感。有些智力障碍者可能追求强烈刺激,如痛觉刺激,因此会出现自伤自残行为。轻度智力障碍者的感知障碍较轻,但视觉及听觉的敏锐性不如常人,尤其视知觉缓慢、迟钝,对于环境中的细小变化,事物间的微小差别,则不能精确及时地察觉,给人以鲁钝笨拙之感。
(二)记忆方面
较轻的智力障碍并不影响其记忆能力,但由于兴趣范围的狭窄,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理解力的缺陷,使得这些儿童在记忆方面表现落后,无论识记直观材料或是文字材料,速度均很缓慢,再现不准确,遗忘却很快。智力障碍严重者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极差,其学习速度十分缓慢,只有在极其耐心和适当的训练之下,才会学到与人交往的技能,或掌握一些简单的语句。
(三)思维方面
重度智力障碍者几乎全部丧失了思维能力。轻度患者对于事物的认识比较简单,其特点是受事物具体形象或表象的束缚,多集中于具体事物或感觉表象上,不能理解表象背后的本质特点。他们只有把各种事物同具体情境联系在一起时,才会理解其意义。智力障碍患者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思维缺乏明确的指向性,往往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思维,思维活动经常半途而废。
(四)情感方面
轻度智力障碍者的情绪反应基本正常,但一般只能表现出一些较原始而简单的情绪,缺乏复杂、高级的情感。在情绪情感的表达上,常常采用粗俗、简单的方式;极重度者的情绪反应则表现为表情愚蠢不辨亲疏,受刺激时只知道发怒、叫喊,或者情绪倒错,哭笑不止。有些中度智力迟滞者的情绪易波动,喜怒无常,嬉笑不定,容易冲动,有时会暴怒,常会因一些微小事情而无缘无故地情绪激动。
(五)行为方面
智力障碍患者经常表现得很固执、刻板和墨守成规。他们行为呆板,对外界事物缺乏好奇心,遇事缺乏灵活性,思维呆板,不会变通。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估计过高;他们喜欢别人的夸奖。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极差,缺乏自制力,容易轻信别人,故常会被人利用而进行犯罪行为,如被教唆去偷窃、放火、攻击别人,但由于其行动幼稚、笨拙,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迟钝,又极易被人发现。
康复机构推介: 合肥康华康复医院是安徽省创建早、设备全的康复专科医院,也是安徽省市医保定点机构,对于患有智力障碍的儿童通过加强动作训练、培养患儿的认知能力、培养患儿的语言交流能力、提高患儿的独立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有着丰富的经验。
如您对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治疗及民生工程救助申请等方面仍有疑问,可进行电话咨询(0551-65609700)、网上在线咨询或网上留言,将有康复医生为您及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