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精细的感知,通俗地说,观察就是仔细、认真地看。它是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获取的外界信息,70%-80%是通过观察得来的。
智障儿童的观察能力十分薄弱,表现在感知事物很肤浅,时常表现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询问他们刚才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的时候,往往答不出来。
要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智力,必须首先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智障儿童的爸爸妈妈,可以试用以下几种方法:
1.加大刺激强度
让宝宝观察一张图片或一个物体时,可以换个大一些的。比如用大一些的玩具汽车代替较小的;一张大图片代替小图片。这样可以增强刺激物的“强度”,更容易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2.使用鲜艳的色彩
颜色鲜艳的教具或物品容易让智障儿童感兴趣,他们会更愿意接受。
3.加大颜色反差
加大客体与背景的颜色差异,可以突出客体,便于观察。比如把一个粉红娃娃的图片放在白色的底板上,或把一只小白兔放在翠绿色的草丛里,强烈的颜色反差会让智障儿童容易观察和学习。
4.用语言或儿歌引导
妈妈可以告诉宝宝观察客体或图片的某个部位,缩小观察范围。比如,妈妈说:“你看,娃娃的眼睛在这儿呢。”“你看,她的小手在这儿呢。”同时用手指着娃娃的眼睛和小手。妈妈也可以一边说儿歌,一边引导宝宝观察:“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同时用手指给宝宝看,帮助他仔细看。
5.培养宝宝按顺序观察的习惯
比如,一张农家小院的图片上,有大马(在正中)、小羊、小鸡、一辆自行车、太阳、花草等,应先引导宝宝观察大马,教他学会说“大马”,然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看,同时学会说“小羊”、“小鸡”、“自行车”、“太阳”等词。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以后,就连细小的东西,也不会被宝宝遗漏。
6 .让宝宝边看边说
引导宝宝一边观察,一边说出看到了哪些东西。这样有语言参与,宝宝观察事物会更仔细。
7. 伴随模拟声音
在观察小狗、小猫、小鸭子等有特殊叫声的动物,以及汽车等能发出声音的物品的图片时,妈妈可以一边让宝宝看,一边模拟这些特殊的声音,吸引宝宝的注意,增加他的兴趣,使观察成为有趣的事情。
家长注意:安徽省城乡低保或困难家庭的家长,如果孩子确诊为智力残疾,且因经济原因未能给孩子进行及时康复治疗,可申请安徽省民生工程康复救助,该项目可为每名智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费12000元。如对此政策有任何疑问,可拨打电话:0551-65607627,进行详细咨询。)
如果您身边有智力残疾的儿童且家庭困难,请您告诉他们,让孩子在最佳康复期进行康复治疗。多一份爱心,就多一份希望。
相关链接:
合肥康华康复医院是安徽省创建早、规模大、设备全的康复专科医院,也是安徽省市医保定点机构,对于患有智力障碍的儿童通过加强动作训练、培养患儿的认知能力、培养患儿的语言交流能力、提高患儿的独立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有着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