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现存脑中风患者600万,其中明显致残者450万。中风不仅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高的严重疾病,而且中风后的病人有 75%会留下半身不遂(偏瘫)、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大小便障碍等后遗症。在这种情况下,仅靠药物治疗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康复治疗对脑中风患者预防并发症、减少后遗症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患者对康复存在认识误区,甚至盲目康复,不但不会起到康复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走出康复的误区,一定要正确认识康复的关键问题。
康复关键之一:要早
有人认为,只要病情稳定后就可以回家了,自己在家吃吃药,静养就可以了。在这些病人和家属的概念里没有康复的意识。其实,康复医疗越来越进步的今天,大家应该认识到,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并不发生冲突,而且康复治疗介入的越早对患者恢复越好。脑血栓或脑梗塞病人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的48小时后就可采取康复治疗;脑出血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一般在10-14天后进行康复治疗。如果等停药后再进行康复治疗,就会错过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期。
大量病例证明,早期康复是降低致残率的关键。那么,什么才叫“早期”?就我国现状对康复认知水平的理解,一般来说病情平稳就可开展康复训练。脑梗塞病人在发病后5天左右即可开展康复训练,脑出血病人在发病后10天左右即可开展康复训练。
康复关键之二:科学而专业
还有人认为,康复治疗很简单,就是活动活动。因此,即使不做康复治疗,由家属帮助病人做些简单活动或者强行练走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康复治疗必须讲求科学的方法、专业的康复治疗的指导。例如,人们都知道脑中风后要“早活动”,但如何活动却缺乏正确指导。如果只练拉力、握力、踢腿、早期强行练走等等,就会产生“偏瘫步态”——上肢像挎菜篮子,下肢划圈踮脚走路,而且很难再纠正。而这些在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指导下,本来都是可以克服的。
瘫痪的肢体在功能恢复过程中,必然出现患肢痉挛,若在急性卧床期注意患肢的良好位置,及时做好被动运动和其他适时的康复措施,可能避免或减轻痉挛的发生,杜绝废用综合征的出现,可极大地推进康复进程,做到事半功倍。此外一些脑卒中的并发症,像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喝水呛咳、言语不利等,也都需要及早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在专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大约在3个月使急性期或恢复早期80%的患者恢复独立或在拐杖支持下行走。
康复关键之三:一对一
据统计,经系统科学的康复治疗,90%患者可恢复步行和生活自理,30%以上肢体功能基本恢复,可参加部分简单劳动和工作,甚至完全恢复工作。患者们应树立信心。
那么脑中风后如何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呢?康复按疾病不同时期分阶段进行,多采用“一对一”的康复为主,每个病人的每个阶段的康复训练内容都是有变化的:
1.急性期康复,生命体征稳定24小时后即可介入,目的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
2、恢复期康复:多在病后1~3周(脑出血2~3周,脑血栓1周)进行,目的是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3、后遗症期康复:多在发病1年后。此期患者不同程度留下各种后遗症,如痉挛、肌力减退、挛缩畸形、共济失调、姿势异常甚至软瘫状态。
康复目的主要是进行康复训练和利用残余功能,防止功能退化,争取最大限度的康复,最终实现生活自理。
综上所述,通过对脑中风康复治疗的三大关键问题的认识,应更重视脑中风患者早期的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患者病情稳定就应及早选择正规的康复医院为患者进行科学而专业的、有针对性的综合康复治疗。
合肥康华康复医院是安徽省工伤康复定点医疗机构、安徽省康复设备全、创建早的康复专科医院,医院康复医学科独立设置康复评定室、物理治疗室、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与认知治疗室、心理治疗室、中医针灸推拿室、工娱训练室、中药熏蒸室、音乐治疗室等科室,形成了一个功能完备的康复医疗体系。在对脑中风(包括脑出血、偏瘫、脑梗塞、脑血栓)等疾病的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拥有一大批专业的康复合肥康华康复医院医生和专业的治疗师,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科学、有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因显著的疗效和口碑吸引着各地的康复患者前来就医。
合肥康华康复医院部分脑中风真实康复案例:脑中风语言、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明显好转 脑中风康复治疗后可独自近距离行走
如您对脑中风康复治疗方面仍有疑问,可进行电话咨询(0551-65607627)、网上在线咨询或网上留言,将有康复医师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