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神乎其技的精神疾病治疗方法!颅骨

来源:合肥康华康复医院   时间:2022-05-08

 

随着流行病学的覆盖范围和深度的增高,以及社会的发展,精神疾病的发病率统计结果有升高的趋势。以中国庞大的患者群而言,中国精神科医生是极度稀缺的资源。在这个最应该被重视却被边缘化的领域中,其实一直有着无数或勇敢或疯狂的探索者。

在深部脑刺激法出现之前,还存在着一些稀奇古怪的治疗精神病的办法。美国《精神医学年鉴》近期梳理了精神学科走过的上千年的风风雨雨。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其中一些神乎其技的治疗手段。

颅骨穿孔

颅骨穿孔是已知最古老的神经外科手术,主要是在颅骨上钻一个孔,移除这部分颅骨并暴露出颅内组织。在15世纪希波克拉底的《On Injuries of the Head》首先书面记载了颅骨钻孔的医学应用,被用来治疗战争中颅骨外伤的患者。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因为医生认为恶灵会通过被移除颅骨的颅骨而从体内离开,颅骨钻孔被运用于治疗精神性疾病和癫痫。

催眠

十八世纪70年代早期,奥地利心理学家、神学家Mesmer提出了他的动物磁力学说,此后这个学说因他而命名为催眠术。他提出,任何疾病都是因为磁场不顺造成的,也因此重排磁场能够治病强身。最开始他给病人吃大剂量的铁剂,然后用磁铁来引导游遍全身。随后,他也采用浴盆铁棒法治病。最终,这位神学家不可避免的走上了神棍的道路,号称自己拥有磁力,能够自主的发功治疗病人。

水治疗法

许多20世纪早期的精神病学家,特别是伦敦精神病收容所的医生们,极度迷信水的治疗力量。他们认为极热或极冷的淋浴、沐浴能够治疗许多精神病症状,比如失眠症、自杀倾向、攻击倾向、躁郁症等,这种水治经常要求患者在昏暗的灯光下舒适的躺个数日。

胰岛素休克疗法

胰岛素发现以后,德国医生Manfred Sakel就开始用这种激素来治疗阿片肽戒断症状。不久后,他又把视角投向了治疗精神分裂症,并发现胰岛素确实能使病人变得麻木甚至昏迷,导致他们精神症状消失。因此,胰岛素休克疗法和电刺激休克疗法一起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流行治疗方案。

对于精神疾病的探索还有很多,由于知识、医学技术等条件的局限性,以上的治疗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并不能有效的治疗精神疾病。

脑立体定向微创疗法

为了突破精神疾病外科手术上的“瓶颈”,脑立体定向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针对边缘系统中情绪、情感调节中枢,率先采用了“3+X”的概念,其中3是指扣带回、杏仁核、内囊前肢三个神经核团,他们是情绪、情感调节环路中最重要的三个靶点。基于亚核团理论、精神病发病机制中的递质调控学说、受体功能亢进学说以及以往的临床实践,选择性的部分调控,能有效的控制诸如暴躁冲动、易激惹攻击性强、妄想、胡言乱语等症状。

X则是根据患者核心的精神症状,再确定其他相应的调控靶点,补充神经调控靶点位置,以达到最佳疗效,并且DTI技术能精确定位患者大脑中的功能神经传导束,再结合MRI、CT等影像学技术来辅助手术,使靶点可控、立体且更加精细化,术后患者不会损坏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