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
1.对于脑性瘫痪患儿, 水疗法既是一种运动疗法,也是一种物理因子疗法,通过的温度刺激、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来缓解肌痉挛,改善循环,调节呼吸频率,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改善协调性,提高平衡能力,纠正步态等[128—129](2个I级证据)。
2.水疗可增加患儿训练的兴趣,使其树立自信心、改善情绪、积极参与娱乐活动,对其智力、语言、个性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好处[130—131](1个I级证据,1个 II 级证据)。
3.水疗适宜安排在PT、OT、ST训练前进行,既有利于提高PT、OT等训练的效果,也防止患者过度疲劳[132—133](2个I级证据)。
推荐:水疗法适合于所有脑瘫患儿(推荐强度A级)。
水疗法是利用水的物理特性使其以各种方式作用于患者,促进康复的方法。通过水的温度剌激、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来缓解肌痉挛,改善循环,调节呼吸频率,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改善协调性,提高平衡能力,纠正步态等。尤其对小儿还可增加训练的兴趣,使其树立自信心、改善情绪、积极参与娱乐活动,对其智力、语言、个性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好处。
水中运动
适应性训练:让障碍儿体验以水为素材活动身体的快乐,要让患儿习惯在水中和普通状态一样,对水淹过了头,身体下沉不感到恐惧和不安。开始先让他练习呼出和吸入动作,一直达到可以自动的呼吸的状态。游泳为全身运动,增强体力,而且对认知有好处。对重症痉挛型和不随意运动型患儿,要注意预防因病态的运动模式而导致的应激反应。让患儿学习在水中如何完成在地面上的立位、步行、跳跃、坐位、侧卧位、起立、回旋动作等。在水中最稳定的姿势是使各关节轻度屈曲,姿势对称。
促进患儿在水中独立活动:当患儿能够完成上述稳定姿势时,指导者可再教患儿如何与自己拉开距离,当离开协助者时,知道立即伸出手臂自己来游。从被他人紧紧地抱扶慢慢地转入自动训练,最后达到只轻轻用指尖支持即可游泳。
垂直回转:垂直回转指身体在矢状面上回旋和从垂直方向朝水平方向的体位转换。患儿仰卧在水面,再以此姿势学习向坐位、立位姿势,这种运动从头部启动,必须事先使患儿学习如何控制头部。
侧方回旋:指以身体的纵轴为中心的模式的回旋,如从仰卧位经过侧卧位向俯卧位回旋。因为水中浮力对重力的对抗,要考虑身体和支持面的关系。
复合回转:是通过将侧方回转和垂直回转结合在一起,引起对线平丽回转,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一种保持最自然的运动状态对中枢性运动障碍患儿来讲,复合回转练习更为必要。但受浮力、相对密度、压力和推力力量及游泳姿势等因素影响,要针对孩子情况给予指导。
浮力:使患儿意识到自己在水面上漂浮,再学习平静的呼吸。
平衡-静止:欲学习向前游泳,必须学会轻轻地横卧在水面。否则患儿会因不安全感而扭动或屈幽身体,患儿会失去平衡而造成身体下沉,因此,要有保持平衡-静止的能力。
水上的滑动:当患儿学习向前游动时,轻轻支持患儿肩脚骨下侧,一边减弱支持力,一边推着仰卧的患儿向前滑动,教他体验水中的滑动感。
最初的泳法:最简单的是仰泳。两臂中等程度屈幽、外展再拉固。尽管有些患者两臂活动度小,但只要活动即可前进。以后可再学习以脚拍打。
缓解肌张力增高:单侧肢体肌张力高患儿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训练。单侧肌张力高患儿的训练方法是将患儿肌张力增高侧肢体接触水面,多次反复剌激。
将会达到的效果
头部的控制。
游泳时头必须稳定地控制在中间位。头如果过度前倾和后倾,则不可能在水中横卧和前进,在水中一切运动和姿势变换都是从头部开始,各种回转和应付扰乱运动都是以头部来调整启动。
缓解肌痉挛。
学习控制全身肌肉和身体的平衡使肌瘟孪的患儿记住松弛的舒畅。随着对水的安全感、信赖感的增强,可看到脑瘫儿肌痉挛缓解。
呼吸的控制。
当口中有水时,即要用鼻子呼吸,这种运动能改善头的控制,仰卧位较稳定地摒泳时,呼吸节律正常,可促通肌肉松弛。力图改善呼吸功能,加强发声、咀嚼、咽下动作。
增强平衡能力。
水中抱球运动,强调完成水中平衡和保持静止状态。孩子一方面不断地用手划动水,以此顺应水的运动,按压和搅动水也必须保持平衡,学会如何使自己自身适应平衡的泳法,同时也增强了患儿在空气中的身体感觉、方向的感觉,这在患儿取平衡的仰卧位姿势时更为明显。
最基本的游泳。
运动双下肢交互运动。在这个阶段,可教患儿学习仰泳动作,通过学会游泳的方法获得自信。手和足自动的滑动,在水中游动。
水中功能训练。
一般重度脑瘫患儿俯卧位则肌肉松弛,下肢的踢蹬运动也活跃。不随意运动型患儿姿势稳定性差,手足用力过度。可能出现预期以外的紧张,常常出现四肢急促地活动、掷打协助者的情况。此时要用温和的声调和歌声稳定他的情绪,应使其避免急剧的变换体位,并充分获得仰卧位的松弛感觉。而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缓慢,身体活动需要必要的努力,故患儿的自发动作减少,不喜欢活动,并且也不知道怎么活动四肢和躯干,可在水中体验到关节活动容易和舒展,协助诱导以大关节为中心的活动,他就会主动配合。另外,还存在水中难以同时控制所有关节活动的问题,应根据情况以上肢为中心,或以下肢为重点进行训练。
注意事项
游泳是高危儿早期干预和脑瘫儿康复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对于一些存在头背屈的高危儿,没有姿势控制下的游泳,回促使头背屈加重,甚至诱发腰背肌肌张力增高,影响俯卧位发育。一些早期脑损伤的幼儿存在刻板动作和行为,游泳时刻板行为得到释放,也会导致病情加重。所以,游泳疗法实施时要经过专业的评估,或者不适合自由游泳的孩子由治疗师在水中进行姿势控制。
水疗首要是安全问题,患者自我保护能力差,脑性瘫痪患者多合并有智力障碍,所以训练时一定注意保护,并辅以救生圈或其他漂浮物,一对一地进行训练,防止患者溺水危及生命。有条件者应备好急救箱。室温、水温要保持恒定,出水后要及时揩干身体、注意保暖、休息 15 分钟左右,注意预防感冒。
训练前1小时内不应进食,防止呕吐引起窒息,要排净大小便。
掌握好训练时间和运动量,发现患者疲劳时,不要勉强教条的遵守时间。水疗最好安排在PT、OT 、ST训练前进行,既有利于提高PT、OT等训练的效果,也防止患者过度疲劳,如有 感冒、腹泻等情况可暂时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