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能治好吗?怎么预防?【温馨提示】

来源:合肥康华康复医院   时间:2022-05-08

预防脑梗,远离“恶魔”

什么是脑梗呢?
脑梗是最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发生脑梗的人,最常表现到症状就是突然讲不出话,或者一侧的脸麻木,嘴巴歪掉,或者是偏瘫。
脑梗又可分为两种:脑血栓,脑栓塞
 
 
可怕吗?脑梗能治疗吗?    
脑梗不可怕,是可以治疗的!脑梗造成脑组织损伤后,大脑可以通过功能重塑使患者完全或部分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这个恢复过程需要科学的康复锻炼。脑梗后,应怎样康复锻炼才能恢复更快?
 
关于康复阶段的几点注意事项,脑梗死患者及其家人应该了解一下!
脑梗的黄金恢复阶段是发病后的3-6个月内,尤其是前三个月内,在此阶段的恢复程度也基本决定了最终能达到的程度。脑梗6个月以后,虽然仍有进一步恢复的可能,但各种功能进一步恢复可能性和速度均大大降低。一旦到了脑梗1年后,进一步恢复的可能性更小。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胳膊像挎着个篮子,走起路来像在画圈一样”,这可能就是脑梗死患者没有得到科学康复锻炼而形成的异常走路姿势。很多脑梗死患者和家人将康复的最终目标设定为“能够自己走路”,但此目标远远不能满足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脑梗死后语言功能、认知功能(与痴呆相关)、吞咽功能、尿便功能、心理状态等任何一种功能出现问题,都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回归社会和生活。即使多数功能恢复很好,脑梗死后出现抑郁症而自杀身亡的悲剧仍时有发生。因此,脑梗死后除了肢体运动功能锻炼以外,患者需要更全面的评估和康复锻炼。
并不是活动的越多越好,盲目的活动会造成很多错误动作或养成错误的习惯,这些会使肌肉痉挛逐渐加重,最终肢体因肌痉挛而完全不能活动。瘫痪的恢复过程实际上是患者重新学习各种生活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动作是必然的,但关键是出现了错误动作之后要及时纠正,不能让这些错误动作固定下来成为错误习惯。康复过程中因为错误习惯所造成的功能丧失远比疾病本身造成的功能丧失大得多。一般来说,病人康复锻炼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人而宜、劳逸结合。
   
如何预防脑梗塞?
主要是一个生活习惯的问题,主要最大的是从口入的这种,就是吃东西注意的问题,清淡饮食,少吃油盐还有一些油腻的东西。第二个就是要调整心态,人应该调整心态才能够秒度余生,所以心态要好,不能够太计较,生活不要太就是说,对别人有怨恨怨气,怨恨怨气比悲伤更重要。第三个就是不应该发脾气,很多病人在病后病前都心情极度的不好,发脾气,这样更容易得脑梗塞,如果这些条件去除了,心平气和是不容易得脑梗塞的。第四个就是感染,现在国内外研究,脂肪肝或者是脑梗塞的高血脂它都是一种慢性炎症所引起,另外还有一些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所以对于患者的一些在出行外出都要预防感染,预防呼吸道感染的这些疾病。现在大家旅游特别多,尤其是南方的气候和北方气候不一样,从南方到北方,从中国到美国,长期的这么跑以后,容易免疫力低下,容易引起带状疱疹,患者带状疱疹以后也容易诱发一些脑梗塞或者脑出血,高血压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