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称为面瘫,是面神经受损导致面肌瘫痪的一种神经缺损症状。面神经从颅内中枢发出,最后分布在面部,支配面肌运动。面神经通路较长,其中任何一处的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受损,均可导致面神经麻痹。
面瘫科普
01、病因
基本病因
引起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包括:
●感染:亨特综合征、莱姆病、脑炎(真菌、细菌、病毒)、中耳炎、乳突炎、迷路炎、腮腺炎等;
●卒中:脑梗死、脑出血等;
●炎症免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性硬化;
●肿瘤:脑干肿瘤、面神经鞘瘤、听神经瘤、脑膜瘤、桥小脑脚肿瘤等;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外伤:颞骨骨折、面部外伤、医源性损伤、新生儿产伤等。
诱发因素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诱发因素为寒冷。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与季节更替存在相关性,冬天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气温越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发病率越高。
02、疾病类型
根据面神经损伤部位的不同,面神经麻痹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03症状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部面肌瘫痪,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病灶同侧上部及下部面肌瘫痪。不同的病因有其特征性的伴随症状。
典型症状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病灶对侧下部面肌瘫痪。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讲话漏风等,但额纹存在,皱眉、闭眼等动作无异常;病灶对侧的面部随意动作丧失,但仍有哭、笑等表情。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病灶同侧上部及下部面肌瘫痪。表现为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讲话漏风、流涎,不能顺利完成皱眉、闭眼、吹口哨等动作,丧失同侧面部表情。少数患者可出现口唇与颊部的不适感。最常见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在用力闭眼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Bell现象。
伴随症状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脑叶卒中可伴有病灶对侧单个肢体瘫痪甚至偏侧肢体瘫痪、癫痫、双下肢运动障碍及尿失禁等。
●内囊卒中可伴有偏瘫、偏盲、偏深感觉障碍等。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伴有耳内、耳后轻度疼痛,听觉过敏,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觉减退,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面部感觉异常等伴随症状。
●亨特综合征(Hunt Syndrome)除了伴有舌前三分之二味觉障碍和听觉过敏等症状外,还可伴有外耳道、鼓膜上出现疱疹,耳廓、外耳道感觉迟钝。
●吉兰-巴雷综合症常伴有双下肢瘫痪、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常伴有四肢袜套感、蚁行感、麻木、发热、触电样等感觉异常。
04、鉴别诊断
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表现为—侧面部肌肉不自主阵发性抽动,没有额纹和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同侧面部表情丧失等阳性体征。面肌痉挛多见于中老年女性。通过临床表现特征可鉴别。
05治疗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多用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可促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康复,加快康复进程。常用药物有泼尼松,其可减少面神经的肿胀程度。
抗病毒药物
不建议单用抗病毒药物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治疗,但与糖皮质激素联用,尤其是严重面肌无力或完全性面瘫患者可能会获益。抗病毒药物可选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
神经营养剂
可用B族维生素如甲钴胺、维生素B1等。
手术治疗
面神经减压术
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
中医治疗
在国内临床上,经常采用针灸、理疗等方法来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本院专家团队